华安基金震荡期:老将突然离职 内忧外患交织

文/任晖

近期,基金行业人事变动频传,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其中,老将李欣的清仓式卸任尤为出人意料,加之市场上关于华安基金被整合的传闻甚嚣尘上,这家老牌基金公司正陷入多事之秋。

李欣离职:一场毫无征兆的“突然袭击”

李欣的离职非常突然,打破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的“常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通常基金经理离职前市场会提前释放风声,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提前“出逃”。然而,Wind数据显示,李欣管理总规模在2025年1季度末为80.16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长约5亿元。其代表性基金华安智能装备主题在2024年年末机构持仓份额达3.52亿份,较年中提升1.17亿份,并未出现机构提前撤离迹象。

如果李欣非特殊原因离职,华安基金没有“让机构先走,让散户站岗”的闹剧发生,那么这波操作是值得点赞的。

7只基金7人接管,4只基金让人担忧

李欣离职后,其管理的7只基金分别交由不同基金经理接管。

其中,华安智能装备主题交由近年来成长势头良好、长期业绩稳定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刘畅畅,这一安排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两只规模超20亿元的基金,华安科技动力、华安中小盘成长分别交由从其他基金公司引入、具备一定业绩背书的栾超和金拓管理。

不过,其余4只基金的未来却令人担忧。

华安科技创新此前由李欣和马丁共同管理。资料显示,马丁为宾州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中小盘研究员,2018年1月加入华安基金,担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履历来看,马丁此前主要管理指数基金和量化基金,不过相关量化基金的业绩并不出色,多数排在倒数位置。

2023年,马丁开始协助李欣管理华安科技创新,不过这只基金的业绩与李欣单独管理的基金存在一定业绩差距。

华安智联混合此前由李欣和朱才敏共同管理,该基金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但重仓股与李欣单独管理的基金相似,所以权益资产大概率由李欣管理。

与朱才敏在管的其他基金相比,华安智联混合的业绩较为出色,这背后自然离不开李欣的功劳,此后没有权益资产增厚收益可能会趋于平庸。

华安低碳生活和华安汇宏精选2024年均获得接近30%的收益,但也是最让人担忧的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安低碳生活由熊哲颖接管,这位基金经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赛道。华安汇宏精选由桑翔宇接管,这位基金经理似乎更偏重于医药赛道。

两位年轻的赛道型基金经理接管之后,基金的资产配置大概率会出现调整,并向相关行业集中,净值波动也将随之加剧是在所难免。

华安基金困局:内忧外患交织

除李欣离职外,华安基金今年风波不断。3月10日,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催告书》,直指原80后基金经理张亮的“老鼠仓”案。据悉,张亮趋同交易金额高达66566.53万元,获利1566.26万元。而华安基金在此事件中一直保持沉默,引发外界质疑。

3月17日,管理规模近3000亿的“固收一姐”孙丽娜离职,再次将华安基金推至舆论中心。孙丽娜在华安基金任职超10年,其离职无疑是公司的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华安基金还面临着外部整合的潜在压力。3月17日,国泰君安证券宣布拟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与海通证券的合并进入实质阶段。合并后,国泰海通证券将持有4张公募牌照,不符合“一参一控一牌”的监管要求,需进行牌照取舍。

有媒体报道,由于海富通基金持有社保管理人、养老管理人等含金量较高的牌照,华安基金被海富通基金吸收合并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合并,两家公司前后台人员功能重叠问题将凸显,华安基金未来命运充满变数。

在业绩下滑、老将纷纷离去、负面事件频发以及潜在整合压力的多重夹击下,华安基金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如何破局、走向何方,成为摆在这家老牌基金公司面前的严峻考验。

上一篇:一晚两家银行官宣: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招商银行:拟出资150亿元!中信银行:拟出资100亿元
下一篇: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贵金属、CPO等板块指数跌幅居前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