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不久前,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空中交锋中折戟沉沙,数架主力战机相继被击落,迅速引爆中文社交媒体的情绪。一时间,“摔飞机”“纸老虎”“大国幻梦”等讥讽声不绝于耳。
诚然,印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尚有差距,但若将这场战术失利简单等同于其国家实力的全面崩塌,未免过于轻率。换句话说,轻视印度,是一种危险的误判。
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印度已稳居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列。2021至2024年,其年均GDP增速分别高达9.7%,7.6%,9.2%和6.5%,远超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
印度的产业梯度爬升也很快。从“数字印度”到“印度制造”,印度政府正致力打造一个既能支撑本土就业、又能承接全球外包链条的双重引擎经济。
印度孟买的小吃摊摆出二维码,以便顾客用手机支付。图源:中国青年报援引《纽约时报》
资本风向的悄然转变,正在重塑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从“潜力股”走向“现实力量”,印度仍需时间和锤炼,但在时代风口与战略机遇交汇之际,缓慢积累与爆发式崛起之间,往往只隔着一个转折点。
低估印度当下的发展节奏,恐将在其真正崛起之时,失去应对与布局的先机。
一个地缘战略价值不断上升的大国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全球秩序重塑的背景下,印度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视作“制衡中国”的关键支点,其战略含金量陡然上升。
首先,印度横亘在中东能源区与东亚工业区之间,是连通印度洋和亚欧大陆的天然门户。
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从安达曼群岛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海军正变得日益活跃,其海上存在感明显提升。而“东进政策”与“印度洋岛国外交”也使其在区域战略棋局中收获新的筹码。
其次,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作为美日澳印的第四角,印度既不是传统盟国,也非北约一员,但正因其“战略独立性”,反而具备了更加灵活的回旋余地。西方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在南亚与印度洋构建一个“软联盟体系”,以分担在东亚的战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