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雯
亲爱的你,你是不是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做一个好相处的人?
你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发火、不敢拒绝、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只怕别人觉得你难搞、情绪化、太强势。
你把情绪藏起来,把委屈咽下去,用妥协换取表面的和谐——却换来了关系中的轻视、边缘,甚至被忽视。
你是不是曾经也很困惑:明明自己对人这么好,为什么却总是被冷落、被占便宜?
为什么你越温柔,别人越强硬;你越让步,别人越得寸进尺?其实,不是你哪里做错了,而是你一直在“用错方式搞关系”。
搞好关系的秘诀,从来都不是一味地温顺忍让,而是学会斗争,学会适当释放你的攻击性,并且让人感受到你的边界与力量。
你不是为了变坏,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赢得尊重,甚至——更深层次的亲密。
一、别再把“好人”当护身符,它保护不了你
你是不是一直都在被“讨好型人格”困扰?
你怕冲突、怕拒绝、怕得罪人,你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却很少为自己发声。
你觉得“只要我不惹事,别人就会善待我”。但现实是:你越没有锋芒,越容易被忽略;你越心软,别人越肆无忌惮。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关系的本质是斗争。”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刺耳的观点,但却无比真实。
在人际交往中,你不主张边界,就会被侵犯;你不释放情绪,就会被情绪吞噬。
请你记住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好,都会被珍惜;不是所有的忍让,都会换来体贴。
人性复杂,有人会感恩你的体贴,但也有人会把你的退让当成理所当然。
你若一直没有情绪,没有拒绝,没有底线,那你在人际中的价值,也会被慢慢削弱。
久而久之,你不再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人”,而只是一个“好说话的工具人”。
二、关系中的斗争,是爱的另一种表达
听起来似乎很反常:斗争竟然可以搞好关系?但其实,真正牢固、成熟的关系,往往都经历过“斗争期”。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亲密的朋友、稳定的伴侣,并不是一开始就相安无事,而是曾经有过争执、有过分歧、有过情绪的爆发。
正是那些坦率表达、激烈碰撞之后的彼此理解和调整,才让关系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稳固。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建设性的攻击性(constructive aggression)”,指的是一个人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愤怒、设定边界、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它不是恶意伤害,而是一种对自己负责、让他人清楚你底线的表现。
你敢不敢在关系中说“不”?你敢不敢表达“我不喜欢这样”?
你敢不敢告诉对方:“这样我很不舒服”?你越能做到这些,对方才越知道你不是一团任人揉捏的软泥,而是一个有情绪、有立场、有尊严的人。
所以,不妨把冲突当作一次关系的重组,是一次诚实表达自我、重新定义彼此角色的机会。
你会发现,当你敢于斗争,那些真正爱你、愿意与你建立长期关系的人,并不会因此离开你,反而会更加敬重你。
三、你有攻击性,不代表你不好,而是你终于开始保护自己
你是不是总觉得“攻击性”这个词听起来很负面?
像是情绪失控、咄咄逼人、让人害怕?
但亲爱的,其实攻击性也是我们自我保护系统的一部分,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伤害,而是意味着你不再允许别人越界。
攻击性,也包括:
果断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被冒犯时,不再沉默忍耐,而是敢于回应;
对方不尊重你,你就停止取悦他。
这些,都是你逐渐建立“心理疆界”的表现。你越能释放适度的攻击性,越能减少内耗,也越能让别人重新评估与你的关系模式。
你不是变得不好了,你只是开始为自己撑起保护伞。你开始不再牺牲自我换取关系的存活,而是把自己放回了舞台中央。
四、别怕别人“怕你”,你不必成为谁的方便贴心包
亲爱的,你要明白一个事实:人际关系的分寸,是靠力量博弈出来的。
如果你总是让别人觉得你软、你好拿捏、你不会发脾气——那么你在关系里的位置,就很容易被弱化。
也许你会担心:“我态度硬一点,他会不会就不理我了?”、“我拒绝她一次,会不会她就不开心了?”——但请问,你一直顺从、隐忍、迁就,真的换来了他人的尊重吗?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维系一段关系的,是亲近感。可真正让关系长久的,是边界感。
当别人知道你不是谁都能惹、不是对谁都笑脸相迎、不是可以随意推搡的人——你才真正赢得了人际的安全距离,也才有了掌控关系的主动权。
一个成熟的你,不是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敬”的人。让人畏惧,不是为了让人远离你,而是为了守住自己不被吞噬。
五、释放攻击性,不是教你去伤人,而是教你不再伤自己
如果你习惯性地压抑怒火,表面温和,内心却充满疲惫与委屈;如果你一次次忍耐,一次次在背后偷偷崩溃;
如果你为了一段关系,把所有情绪都吞下去,最后却还是没留住任何人——那就说明,是时候改变了。
我们释放攻击性,是为了不再在关系中变得卑微,是为了让爱变得更真实,是为了在亲密关系中保有自己的完整人格。
你要学会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不再为了关系而勉强自己。”
“我的拒绝,不是错。”
“我可以愤怒,也可以温柔。”
“我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利用。”
你要练习做一个有力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懂得讨好的乖人。
六、梅娘说:
“真正健康的关系,不靠取悦换来,而靠彼此敬畏维持。”
关系,从来不是靠你退让、压抑、无底线地好,就能长久;而是靠你敢表达、敢冲突、敢亮剑,才能立得稳、走得远。
你要记住:柔和与锋利并不矛盾,善良与攻击性可以共存。你可以是温暖的,但也要是有牙的。你不必锋芒毕露,但也不能任人宰割。
你不需要人人都喜欢你,但你一定要让人知道,你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温柔而坚定、善良却不软弱的人。
搞好关系的前提,不是你多么无私奉献,而是你敢为自己划下底线,让人知道你不是一颗可以随便搬动的棋子,而是一个有分寸、有气场、有力量的人。
愿你既有人情的温,也有骨气的锋。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