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提速 沃飞长空AE200冲刺2026适航取证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

7月23日,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沃飞长空携AE200批产构型机与智能灵动舱一同亮相。作为吉利旗下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航空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沃飞长空现场表示,AE200已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所有科目,当前正全力推进载人试飞的最后准备。

AE200冲刺适航取证

在展会现场,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采访时透露了AE200的最新进展:AE200处于载人试飞的最后准备冲刺阶段,同时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适航审定进程中,AE200率先进入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预计于2026年取证,首批应用场景将聚焦文旅领域。

AE200是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6座级倾转动力eVTOL,2024年6月已成功完成中国首个全尺寸倾转过渡飞行试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eVTOL的企业之一,沃飞长空依托吉利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链优势,结合航空级安全标准,推动eVTOL技术快速迭代。

适航审定是eVTOL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门槛。费岚介绍,为了尽快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eVTOL产品加速落地,沃飞长空目前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AEG评审)等方式,并应用于AE200产品的研发与适航过程中,将为局方审查提供有效助力。同时深度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加速AE200的适航认证。

文旅接驳成首发应用

针对市场关注的“AE200能否满足城市群商业化运营需求”,费岚表示,该机型航程可覆盖200公里范围,适配长三角(如沪杭)、成渝等城市群间的短途出行需求。“比如从浦东机场到陆家嘴,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大概要40多分钟,未来eVTOL规模化运用之后,飞行时间大概10分钟,是非常高效便捷的出行方案。”

此外,低空文旅被视为AE200的首发场景。费岚举例称,未来可通过eVTOL打通景区间的航线网络,例如连接上海虹桥机场与莫干山、成都双流机场与周边自然景区,既解决地面交通不便的痛点,又为游客提供“高效+舒适”的立体出行选择。“同时,未来重点会去做应急医疗,这也是eVTOL技术推广非常重要的应用方面,可以从郊区或者周边城市向中心城市大医院进行医疗转运,例如把危重病人快速从上海崇明岛送到上海瑞金医院等。”费岚表示。

整合汽车与航空产业链

作为吉利集团旗下企业,沃飞长空天然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eVTOL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重合度高达80%,吉利在整车制造、电池技术、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强大赋能。”费岚指出,但剩余20%的航空核心系统(如飞控、航电)必须严格遵循航空标准,同时座舱娱乐、人机交互等部分可借鉴汽车成熟经验,并叠加航空级安全要求。

当前,eVTOL产业面临的最大协同挑战在于标准差异。“航空制造需要完整的质量管理和适航体系,这是汽车行业此前没有的。”费岚坦言,沃飞长空正通过大量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推动汽车供应链向航空标准靠拢,同时与吉利体系内资源深度协同,攻克技术难关。

沃飞长空定位为eVTOL主机厂,覆盖研发、生产、制造、维修及运营服务全链条。费岚透露,公司也在与国内文旅集团、航空企业、出行平台深度对接落地模式,从文旅、应急、出行等多方面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目前累计获得数百架商业订单,合作伙伴包括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等龙头企业。

面对eVTOL企业加速出海的趋势,沃飞长空透露已关注中东、东南亚等市场。“这些地区通航产业基础好,对低空航空器接受度高,且适航体系兼容性更强。”费岚强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