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养殖技术
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商洛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余超 杨凡提
保育猪是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免疫力低、消化机能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等特点,易产生应激反应。保育猪饲养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生猪后期的生长发育。
转群分群
宜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转群前一周做好保育舍清洗、消毒、空舍和升温等准备工作。仔猪断奶留产床饲养7天后转到保育舍合群饲养,按照尽量维持原窝同圈、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群,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饲养。
密度控制
综合保育猪的日龄、饲养方式和气候因素,灵活调整饲养密度。半漏缝或全漏缝地板每栏饲养12~15头,每头保育猪的占地面积控制在0.3~0.5平方米。
饲喂方式
仔猪断奶后10~15天内继续饲喂教槽料,之后5~7天逐步过渡到保育料,减少换料应激。宜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饲喂,自由采食,及时清理剩料,每隔3天清洗一次料槽。保证充足饮水,适宜水温20℃~25℃。
环境控制
转群前需预热栏舍,温度比产房略高2℃(28℃~30℃),每周下调1℃~3℃,最终维持在 22℃~25℃即可,一天内温差不能超过5℃。湿度控制在65%~75%为宜。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制定驱虫计划
当保育猪体重达到15公斤,要进行一次驱虫。常用驱虫药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后要将排出的粪便彻底清除并按规定处理,防止粪便中的虫体或虫卵二次污染。
实施免疫程序
去势、断奶、转群前后数日的猪群不宜接种,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前后一周禁止接种。选择阴凉天气或早晚进行接种,接种后及时标记,避免重复接种或漏接种。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清洁消毒
及时清除粪、尿等污物,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定期消毒,交替使用不同消毒液,夏季和疫病高发时段,每周对舍内消毒3次,避免病菌繁殖传播。
(记者 靳天龙 整理)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