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版12306”上线部分票价更贵,承诺直销为何票价更贵?

“民航版12306”上线首月,宣称提供“0差价、0捆绑、0套路”的源头机票,却被消费者发现部分航线价格比携程、飞猪等平台贵出10%-20%。(详情>>“民航版12306”上线22天:部分票价更贵、遭东航背刺,做到了无捆绑不杀熟  )这一承诺与实际的反差,将航旅纵横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源头直销反更贵”的尴尬现象

2025年7月17日,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整合38家航司资源,承诺票价与航空公司直销渠道完全一致。然而实际运行中,价格倒挂现象频现:

对比第三方平台:8月8日北京-上海HU7613航班,航旅纵横标价780元,去哪儿仅售669元,差价达16.59%;广州-哈尔滨多条航线票价高出飞猪38-145元不等。

对比航司官方渠道:东航小程序针对大学生推出上海-北京MU5099航班特惠价828元,而航旅纵横同航班售价900元,差价72元。

航旅纵横客服回应称,差价源于其他平台的“补贴或优惠”,并建议用户“多平台比价”。

二、民航市场格局制约“12306模式”复制

铁路12306的成功依赖于国铁集团的垄断运营权,而民航市场分散化特性使其难以效仿:

资源整合困境:航旅纵横的运营方中航信虽为国资委旗下央企,但仅提供信息系统服务,并非航司所有者,无法强制统一定价或整合票源。

航司渠道博弈:航空公司为最大化收益,在不同渠道差异化定价。例如,第三方平台通过流量优势争取专属折扣票,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如代理费30元中补贴用户20元),而航旅纵横未收代理费,无从让利。

三、渠道博弈下的价格玄机

机票价格的“同源不同价”背后,是航司复杂的销售策略:

特价票“绕道”直销平台:第三方平台常独家投放深度折扣票。例如东航针对教师、医护等群体的身份认证特惠价,因需验证身份,未在航旅纵横同步。

数据技术短板:航旅纵横需对接38家航司的独立定价系统,难以实时抓取所有动态促销价格,导致信息滞后。

四、优缺点并存下的生存挑战

尽管航旅纵横实现“无捆绑、无杀熟”,但核心痛点未解:

体验优势难抵价格劣势:用户购票时无默认勾选保险、套餐等套路,且不同设备搜索同航班价格一致。但黑猫投诉显示,其退款时效差(有用户10天未到账),服务体系弱于成熟OTA平台。

用户习惯壁垒:携程等平台整合“机票+酒店+用车”生态,而航旅纵横仅靠“官方”标签难以撼动消费者比价习惯。民航专家指出:“价格敏感型用户仍会用脚投票。”

民航版“12306”的困境,揭示了理想化直销模式与市场化现实的鸿沟。航旅纵横虽撕去了“捆绑销售”的行业标签,却未能兑现“价格最优”的承诺。在分散的民航格局中,航司手握定价权、第三方平台灵活补贴的现状短期内难改变。对消费者而言,“官方直销”的光环远不如实打实的低价重要——透明无套路的初心值得肯定,但若无法填补价格鸿沟,这场民航渠道变革或将止步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中。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