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澳亚的“朱永强时代”:A面高光与B面隐忧

文/任晖

9月5日,信达澳亚基金正式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告总经理朱永强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于9月5日离任,公司副总经理方敬将暂时代理总经理一职,接过管理接力棒。

朱永强执掌信达澳亚基金的5年多时间里,公司在经营层面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管理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元,增幅超10倍。

但与此同时,他的任期内也绕不开诸多争议,例如高位密集发基金导致不少投资者亏损严重、“嫡系接班”加人事频繁变动引发公司治理疑虑,再加上“老鼠仓”这类合规风险,让信达澳亚基金处在舆论关注的风口上。

(一)A面高光:5年规模翻10倍,营收净利翻倍涨

信达澳亚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5日,在朱永强上任前,公司长期保持“稳健佛系”的运营风格,不过由于投资业绩长期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因此也获得投资者颇多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2019年12月朱永强接掌后,信达澳亚基金开启“规模扩张模式”。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管理总规模仅127.6亿元;而到2025年二季度末,这一规模已攀升至1030.06亿元,期间最高规模更是一度达到1374.51亿元,较朱永强上任初期增长约10倍,实现了从“中小型基金公司”到“千亿级阵营”的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需要提到的是,从数据层面上,信达澳亚基金过去几年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强势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近些年来批量发行基金。

据Wind数据显示,信达澳亚基金在2020-2024年期间,发行的基金数量分别为5只、13只、10只、17只和13只,累计发行基金59只,合计募集资金718.67亿元。

在2007-2019年的13年间,公司累计募资仅156.12亿元,近5年的募资规模是过去13年总和的4.6倍。

(二)B面隐忧:透支信誉,投资者用脚投票

尽管规模与营收数据亮眼,但信达澳亚基金在扩张过程中埋下的风险逐渐暴露,“好发不好做”的牛市基金魔咒再度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达澳亚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年2季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近一年公司权益基金业绩出现大幅反弹,也未能挽回投资者信心。数据显示,混合型基金在近3个季度仍遭遇大规模赎回,规模持续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由于规模的迅速下滑,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盈利能力下滑:2022-2024年,信达澳亚基金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74亿元、1.01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仅0.04亿元,盈利能力近乎“停滞”。

(3)冯明远规模翻10倍后,业绩掉了队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由于在高位发行了大量基金,面临着巨大的管理难度和业绩压力,体现最为明显的是信达澳亚基金的头牌基金经理冯明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2019年年末,冯明远仅管理4只基金,合计规模39.36亿元;而到2021年年末,在公司密集发行新产品的推动下,其管理的基金数量增至9只,规模激增至410亿元,短短两年间规模膨胀超10倍,管理压力陡增。

更受市场争议的是,2021年年末,冯明远已显现“管理能力过载”迹象,且其重仓的新能源赛道已出现调整信号,但信达澳亚基金仍为其发行一只三年期基金,募集资金达50亿元;2022年一季度,冯明远管理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至10只,“竭泽而渔”的发行策略引发广泛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后续市场风格切换与新能源赛道回调,导致冯明远管理的基金业绩直接大幅滑坡:2022年,其多数基金亏损幅度约30%;2023年,亏损幅度仍超10%。其中,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基金成立至今最大回撤达56.6%,信澳领先智选基金成立至今最大回撤更是高达61%。

由于这些基金多为次新基金,高位申购的投资者几乎全程承受亏损,投资体验极差。

2023年起,信达澳亚基金开始为冯明远“减负”,相继让其卸任5只基金(加上2022年卸任的1只),管理的基金数量从10只降至4只,这一卸任规模在全行业也较为罕见。

值得肯定的是,冯明远卸任的6只基金中,多数处于盈利状态,仅信澳星奕A小幅亏损1.38%,而亏损较为严重的产品仍由其继续管理,也算是给持有人一个交代。

(4)嫡系接班与高管“大换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Wind、混业风云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期加盟的还有前海开源原产品总监鲁力以及魏庆孔。鲁力在信达澳亚历任产品创新部、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部及运营管理总部总监;魏庆孔则于2021年11月起担任副总经理,分管市场、机构和互金销售,后于2025年5月转任首席市场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与“前海开源系”嫡系班底稳定形成对比的是,信达澳亚基金近一年高管层经历了密集调整,涉及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等关键岗位。

2024年10月:冯明远因工作安排离任副总经理,转任首席投资官,公司对外称调整目的为“让其专注权益投资”。

2024年11月:知名基金经理李淑彦因“老鼠仓”问题(此前已被四川证监局罚没154余万元),以“个人原因”离任副总经理,同时卸任所有基金经理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3月21日:督察长黄晖因退休离任,该职位由余源志接管。资料显示,余源志履历丰富,曾任职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广东品睿律师事务所、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具备监管与法律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4月1日:宋加旺因工作安排离任副总经理,转任固收首席投资官;同日,公司任命从鑫元基金引进的张丽洁为新任副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2025年7月28日:副总经理王建华因个人原因离任。资料显示,王建华于2021年2月加入信达澳亚,3月即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并分管固定收益部,任职期间曾管理3只公募产品,但3年多任期内,这3只基金的任职回报均为负收益,最高亏损达36.93%。

在高管层人事密集调整的同时,信达澳亚基金的基金经理团队也出现明显动荡,人员流动性显著上升。据Wind数据统计,近一年信达澳亚基金有多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包括是星涛、王兰、张琦、宋东旭、王建华、李淑彦、沈莉以及李丛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信达澳亚基金在投研人才建设上,长期倾向于从中小基金公司挖掘人员,试图通过外部引进快速补齐团队实力。但从实际业绩反馈来看,这一策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是星涛、沈莉、宋东旭等从中小基金引进的基金经理,在其任职信达澳亚期间,所管理的产品均未交出理想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近年挖掘的外部人才,在质量上也存在明显争议。以最近从华泰柏瑞基金引进的李晓西为例,其过往长期业绩表现糟糕,但入职信达澳亚后仍被委以重任,不仅当前管理着多只基金产品,还成为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更被提拔至副总经理岗位。

整体来看,这种 “挖人却难出业绩” 的现状,既暴露了信达澳亚在投研人才筛选标准、内部培养体系及人员留存机制上的不足,也反映出公司现有投研体系与外部引进人才的适配性存在明显问题。

(5)投资总监任内被查“老鼠仓”频发风控遭质疑

除了经营和人事问题,朱永强任期内发生的“老鼠仓”案件,也让信达澳亚的合规形象打了折扣。

2024年11月27日,四川证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曝光信达澳亚基金原副总经理李淑彦存在“泄露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的违法行为,对其作出“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没合计154.29万元”的处罚。

监管处罚公布两天后(11月29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李淑彦因“个人原因”离任副总经理并卸任全部产品。公司虽试图淡化事件影响,但仍引发市场对其合规管理的广泛质疑。

罚单落地时,李淑彦不仅是6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还是信达澳亚基金的副总经理,分管专户投资部,同时兼任权益投资部研究咨询部总监。两天之后(11月29日),李淑彦火速卸任旗下所有在管基金,离开了信达澳亚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信达澳亚基金首次出现“老鼠仓”。2018年2月,公司前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战强就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查处。

经查,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王战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妻子操作他人账户违法买卖股票73只,成交额7834.63万元,非法获利456.55万元。最终王战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万元;其妻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六年间两起“老鼠仓”案件,均涉及公司核心投研高管,暴露出信达澳亚基金在合规与内控体系建设上存在持续缺陷。

参考资料:

1、《信达澳亚基金朱永强到龄退休!嫡系接班人方敬会否“萧规曹随”?》混业风云

上一篇: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下一篇:西贝公布菜品制作过程称罗永浩指责不实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