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到底退役没有?
尽管已淡出一线赛场十年,但这位与李娜同时代、中国网坛金花,直到今天都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役,也未办过退役仪式。
这倒也符合她的性格,说话细声细气,做事从不张扬。郑洁说,办不办仪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从未离开网球。
元老赛画面闪回 当年的青春奇迹
面对从未正式宣布过退役的问题,郑洁总是笑着回答:“那要多正式才算正式退役啊?”
其实WTA方面曾找过郑洁,商谈举办退役仪式,但她觉得那样太高调,并未接受。“而且我本来也没离开网球啊,从6岁打球,到现在网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和身体,这辈子不会轻易放下网球。”
今年的温布尔登网球元老赛上,郑洁亮相赛场,这是她连续两年参赛。当现场电子大屏幕闪过2008年郑洁的温网集锦时,一些老球迷站起来为她鼓掌。
回想2008年,刚刚伤愈、世界排名第133位的郑洁,手持外卡创造奇迹,一路淘汰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伊万诺维奇等多位高手,打进了温网女单四强,也为中国网球拿下第一个单打大满贯四强。
时隔17年,当年的一幕幕对郑洁来说仍恍如昨天。“前两天去中央球场拍一个片子,脑袋里一帧帧的画面,就跟过电影似的。”
如今在元老赛上,郑洁除了带给人们回忆,还带去了笑声,42岁的她和69岁的巴哈米搭档混双,后者是著名的球场开心果,一个个搞笑招数搞得郑洁也忍俊不禁。告别了竞争残酷的职业网坛,郑洁如今在场上的挥拍,更加松弛,也更加快乐。
从球员到郑主任、郑副主席
中国网球职业化以来的很多个“第一”,都是郑洁创下的,包括“从政”。
2014年,身份依然是现役球员的郑洁,出任了四川省网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像这样退役前就担任行政职务、走上仕途的,郑洁是中国网球圈第一人。
就在当年孙晋芳卸任体育总局网管中心主任后,曾有媒体向郑洁打趣,问她有没有兴趣“接班”,当时郑洁的回答是:
“走这个道路太辛苦了,她(孙晋芳)好传奇,我没想那么远,没想过接谁的班。不过即使不打了,肯定也要做与网球有关的事。”
话音回响间,一转眼11年过去,当初没想那么远的郑洁,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
回想那一代金花,郑洁的性格和情绪管理,确实是最适合执掌大局的一个。李娜脾气火爆,不开心了谁都敢怼,而郑洁总是礼貌和气,对球迷也是金花中最好的一个,外界对她的评价一直是稳字当头。
从球员到郑主任到郑副主席,身份不同了,自然要站得高、看得远,去操心一些全局性的问题。
今年总局网管中心、中国网球协会召开“中国网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郑洁以网协副主席身份出席,她在会上贡献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中国网球的根基是青少年培养,从三个方面入手,深化体教融合,设立专项资金或基金,提高训练质量,帮助青少年球员成长。
郑洁还指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球发展良好,但也有一些待改进的不足,比如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培训模式,可进一步统一化、标准化,避免小球员因为成长过程中更换教练而走弯路。
十五年耕耘 网球从娃娃抓起
说这话,郑洁是最有发言权的,还在当球员时,她就致力于青少年培养,一直做到了今天。
早在2010年,郑洁就创办了“郑洁杯”青少年网球赛,刚创办时,报名选手寥寥无几,前几年需要郑洁自己往里贴钱。
经过十多年的耕耘,现在的“郑洁杯”已经跻身中国级别最高的青少年积分赛,在家长和孩子中做出了口碑,U10、U12组的报名名额刚开放就被抢光。
郑洁说:“给小球员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等于我也参与了他们的成长,对我来说很荣幸。”而郑洁的丈夫张宇则评价她:“抱着一颗平常心,做了一件大爱的事情。”
2018年,郑洁又开办了自己的网球俱乐部,当时在深圳试点,获得当地支持,签约的孩子们在俱乐部免费训练,家长只需负责食宿费用。
郑洁说,自己的初衷是尝试走一条新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起每月3、4万的打球费用,尤其是聘请团队,比如体能康复和技术教练。所以,我觉得这种俱乐部选苗的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再后来,郑洁又开启了“郑洁校园网球”项目,在内蒙、山东等地尝试铺开,旨在扩大网球培训的人口基数。她的团队进驻当地学校,给孩子们上网球课,还会协助学校培训网球教师。
在郑洁看来,青少年培养是中国网球腾飞的关键,所以她退役这些年来也一直埋头耕耘于这个领域。“中国网球运动的青少年基数,比我们那会儿大了很多倍,这是值得欣喜的地方。”
国际化 这一代网球人的坚定信念
这两年来,中国网球发展迅猛,全面开花。巴黎奥运,除了郑钦文夺金,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女网4人(王欣瑜、王曦雨、袁悦、郑钦文)全都打进第二轮,32强里占了1/8。
男子方面,近年来张之臻、布云朝克特、商竣程等人冒头,世界前100选手从0增至3人,大满贯正赛资格从惊喜变为了常态。
这背后的基础,是这两年中国青少年选手的国际参赛数量增长300%,是顶尖选手海外训练平均时长达到每年8个月,走的是国际化培养的路线。
其实从郑洁这一代人开始,中国网球慢慢认清了国际化的方向。郑洁说:“网球在咱们国家真的是最先走入国际化的项目,最早是学习击球技术、训练方法,后来在体能康复等方面,都按照国际化标准来。”
国际化之初,中外理念差异下的碰撞无处不在,郑洁就回忆过“冰火两重天”的一段趣事:
“那时我脚不好,中国医生的理念是热敷,但国外康复师的说法是应该冰敷,我就开玩笑:我就只有一只脚(受伤),要不你们先讨论个结果出来,我到底该听谁的?”
在球员管理模式上,中国网球也是最先走向国际化开明路线的项目。
郑洁、李娜等人是第一批“单飞”选手。所谓单飞,是指球员脱离体制,自负盈亏。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收入归运动员及团队所有,只需上缴商业收益的8%和比赛奖金的12%。
这样的改变,给了顶尖球员更上层楼的机会,为队里打球变成了为自己打球。
2009年,时任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振华质疑网球单飞模式,理由是一些单飞选手在全运会成绩不佳。
当时的郑洁,给出了柔中带刚的回应:“中心给我这个政策,是一种尝试和摸索,让我们这些网球选手真正体会什么叫完全职业化。我是第一批尝试者,至于适不适合单飞,我不知道该拿什么来衡量,不应该是世界排名和奖金嘛?”
单飞第一年,郑洁的世界排名最高达到过第15,奖金达到199万元,扣税以及上缴网管中心提成后,纯收入128万元。虽然球员自己要操心的事情多了,诸如组建团队、安排训练、行程机酒等,但却真正走上了职业球员的道路,磨炼了全方位的能力。
亲身经历过单飞试验的郑洁,自然很了解网球国际化路线和中国模式的交汇点。
如今的中国网球培养模式,既有省队、国家队兜底的塔基托举,也有尖子球员单飞冲击金字塔尖的国际化思维:“体制与社会协同发力,家庭敢投入、企业愿赞助、国家给兜底…… ”,这是中国网球从当年的小众运动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关键。
回想早年,“郑洁/晏紫”、“李婷/孙甜甜”的女双组合名字总是同时出现,但现在,中国女网也已不再搞这种带有计划时代特色的长年固定配对了。球员在巡回赛时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双打,以及和谁搭档,奥运组队时也会更灵活。
郑洁说:“20年前固定组合,适合当年的历史环境,是为了短期谋求突破,而如今做法更符合网球的国际潮流,也更尊重网球的运动规律。”
还是那句话,尊重项目规律,国际化项目就要用国际化的办法。
运动员时代咬牙拼搏 是为了将来的人生自由
郑洁打球的年代,中国球员甚至连办签证参赛都很困难。
“那时候我们中国球员办签证比较难,我印象里每次都是打完法网,需要回国去换一本护照,所以没有时间打温网前的热身赛,一般都是空降温网,有时还因为签证不得不放弃比赛。”
但现在,中国球员无论从训练条件还是参赛条件都已远远好于从前,也正更好的融入国际网球圈,这是郑洁等一代代中国网球人传承、铺垫下来的结果。从球员到副主席,她也在见证自己的后辈们一批批涌现。
“我总是鼓励年轻选手,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能拥有更多选择。无论是从成就和地位的角度,还是说财富的积累,当球员时努力拼搏,既是为国争光,也是让自己退役后,能继续做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事。”
郑洁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自己虽然离开了赛场,但却不会离开网球,依然能和心爱的运动在一起。
“网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也得到了更多的选择。”
“退役的这十年,其实我做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举办郑洁杯青少年网球赛,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网球的推广。”
“虽然退役了,但在我自己内心深处,我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网球,虽然自己没有办退役仪式,但喜欢我的球迷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我的动态,我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喜欢和支持。”
“我觉得退役以后这十年,网球带给了我很多,现在做的事情大部分是我自己很乐意很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之前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带给我的宝贵财富。”(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