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老兵回忆战友在面前牺牲:祖国强大了,但不能忘记过去

94岁抗战老兵回忆战友在面前牺牲:祖国强大了,但不能忘记过去

李克彬讲述抗战过往,回忆起战友在自己的面前牺牲,心中涌起无限怀念感慨。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陈悦 编辑 何羽茜(00:43)

老兵李克彬94岁了,七八十年前的事儿他仍记得。

昌潍战役中,营长双腿被炸断,作为卫生员的李克彬上前包扎时,营长说:“小李,不要给我包扎了,我肯定不行了。你还是留着这些东西给后来的人用吧。”

看着营长牺牲自己却无能为力,李克彬的眼泪哗哗往下流,“那时候我哭得很厉害。他从当连长一直到营长,我们都在一起的。他像父母一样对我,我发烧走不动,他一直背着我走了八里路……”

“今天回想起来,我们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全部都牺牲了。”他动容说道,“今天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9岁参加革命,14岁受训成为卫生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克彬经历过太多枪林弹雨,目睹了许多战友的牺牲。

今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他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心中涌起无限怀念,“我是代表千千万万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上的天安门。那些牺牲的同志,有的快解放了牺牲了,一天也没看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但他们为人民、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也是光荣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观礼嘉宾在天安门城楼上敬礼,左三为李克彬。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9月28日晚,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哔哩哔哩、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米哈游支持的“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启幕,抗战老兵李克彬的故事,也将来到广大师生身边。

年少参加革命,目睹战友牺牲

九三阅兵现场,抗战老兵敬礼的一幕令无数人动容,李克彬是老兵中的一员。当时,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目光紧紧追随阅兵方队,年轻官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新型武器装备依次亮相,他一次次起身敬礼,激动不已。

“祖国和军队建设得这样强大,尤其是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我心里非常高兴。如果我们过去有稍微好一点的武器,敌人早叫我们赶出去了。”接受采访时,李克彬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以前我们部队每个人只有三四粒子弹,背的子弹袋装的是高粱秆,一节一节的,那是唬人的。打完以后还要把子弹壳捡回来,在工厂里再加工、再用。”他回忆道,“我们打仗主要靠什么?靠手榴弹,每人背着4个手榴弹,那时战斗非常艰苦。”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观礼的老战士们起身敬军礼,左三为李克彬。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1940年参加革命时,李克彬才9岁。当时在山东老家,生活困难,甚至吃不上饭,又处于日军占领区,有亲戚提议去日军据点找点事干。最后是母亲拍板,“我母亲深明大义,她讲‘我们饿死也不去(日军据点)’,她毅然把我送到南沂蒙(沂蒙山根据地)去当八路军。”

沂蒙山区地处鲁东南,北接华北,南联华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9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的率领下挺进山东,6月进驻沂蒙山区。

由于年纪小,李克彬当起勤务员,负责打水、打饭、提马灯。部队生活艰苦,冬天没有被子,每人发一件大衣,“睡觉的时候把大衣的两个袖子口扎起来,两个脚伸进去,就这样盖着”。

因为脚小,部队也没有合脚的鞋,李克彬便赤脚行军。有天吃完晚饭,几个年轻小兵聚在操场上听故事,罗荣桓看到李克彬赤脚,询问过后要求后勤部门设法解决。后来,后勤只得买了一双女士绣花鞋,尺码较小,用锅底灰抹黑鞋头的花纹当军鞋。李克彬穿着这双鞋,参加了1941年的沂蒙山反扫荡战斗。

“当时非常艰苦,但是大家的抗日情绪非常高。”1941年11月,日军调集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立即带领广大沂蒙抗日军民开始反扫荡斗争,突围转移、伏击袭扰,12月日军主力撤退,八路军最终恢复根据地控制。

反扫荡结束后,李克彬被调入鲁中军区被服厂。前方打仗,后方供给,造手榴弹的军工厂、生产衣服的被服厂等在根据地后方不断地生产物资。1945年,李克彬在卫生队接受了半年的医务培训,“那个时候我小,脑子比较好,老师在上面讲一遍,我在下面基本就能记住了”,而后进入部队当卫生员。

“那个时候我就愿意打仗,我也不害怕,就在连队,哪个地方危险我到哪儿去,哪儿有伤亡我就到哪儿去。”李克彬说,当时要冒着枪林弹雨给伤员包扎,因为表现勇敢,1947年他当选鲁中军区“战斗模范”。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过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危险时刻不可避免:炮弹在面前炸开,他和死神擦肩而过;撤退时有些落后,差点被敌军抓住,幸亏团长带兵掩护……然而,他最遗憾的是有些战友再没能救回来,营长、连长、副连长、指导员等等,在炮火中都牺牲了。

“祖国强大了,但不能忘记过去”

战争年代物质匮乏、生活艰难,李克彬却记得很多温暖的事情:“我是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在党的领导下长大的。我也没上过学,参军以后,都是战友、同志、领导把着我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每天都要学几个字,要会讲、会认、会写,就这样把我教大。”

“我当时年纪小不能入党,但一直很想加入。他们挺关心我的。1948年我17岁,虚岁18岁,一过元旦,支部召开大会就批准我入党了。”他说,“当兵以后,我真正体会到部队是革命大家庭,大家对我都很好。”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李克彬转入上海。响应国家需要,他开始学习儿科医学,后来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成立小儿科。当时出生的孩子多,麻疹、痢疾等传染病也多,他有时连续一周在病房兜转,太困了就坐小凳子上眯一会儿,忙忙碌碌,从医生、医务处主任到院长,一直干到1991年60岁退休。

如今,94岁的李克彬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采访时思维清晰。“我这个人,怎么讲呢,没头脑。”他开玩笑道,“每天什么东西也不想,事情过了就算了,有话讲出来也就讲掉了,也没什么东西。我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平时也没什么讲究,就是家常便饭。”

“一个人要乐观,想得开一点。”他说,退休以后,自己开始学习电脑,学习PS(修图)、绘声绘影,学习拍照摄像,“我一直学到现在。年纪大了,我就在线上学。”九三阅兵现场,他还举起手机拍了一些照片。

阅兵式结束后,一位老战友的孩子发来消息,“看见你到天安门上去了,我为你高兴。”李克彬回复:“这是代表千千万万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上的天安门,是他们的光荣,也是你父母的光荣。”

“不能忘记过去。”采访中他多次提到,“祖国强大了,但过去的光荣传统应该继承、发扬,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