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绵延,乌克兰对远程打击武器的渴望从未停止。近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证实,美方正考虑乌克兰获取“战斧”巡航导弹的请求,但最终决定权在总统特朗普手中。更关键的是,若此计划成行,欧洲国家将出钱购买这批武器转交乌克兰,延续已存在的军援模式。
一、致命“战斧”:改变战场规则的利器
“战斧”巡航导弹绝非普通武器。综合多家外媒报道,其各型号射程覆盖1500公里至2400公里,甚至陆射型可达2500公里。这一射程数倍于乌军去年获得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意味着乌克兰有能力打击俄罗斯腹地核心目标,包括莫斯科、重要的空军基地、导弹生产设施及无人机工厂。
该导弹以波斯湾战争成名,拥有尖端的数字地图匹配和双向数据链技术,具备先进的末端制导能力,命中精度极高,仅约7米。其设计能有效规避俄罗斯防空系统,被军事观察家视为乌克兰现有西方远程武器库中威力最强的选项。泽连斯基视其为迫使俄罗斯重回谈判桌的关键筹码,但批评者担忧,如此级别的武器投入战场,将极大推高冲突烈度与失控风险。
二、决策链条:欧洲掏钱,美国拍板
此次“战斧”导弹的潜在交付,遵循着一个清晰的路径:美国决策,欧洲出资。这一模式在万斯副总统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的表态中显露无疑。他明确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愿意出钱购买“战斧”导弹,特朗普总统将据此做出“最终决定”。
这并非全新机制。近期,由美国以外的北约国家提供资金、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采购或转让美国武器援乌的模式已成功运作。公开报道显示,9月中旬,首批总值10亿美元、由欧洲买单的美国武器(包括“爱国者”导弹及“海马斯”火箭炮)已运抵乌克兰。该机制下承诺的援助总额已超20亿美元,预计到10月将升至35亿至36亿美元。更早的9月初,丹麦、荷兰和挪威还通过PURL计划出资8.25亿美元,为乌克兰采购了3350枚射程463公里的ERAM巡航导弹。因此,欧洲为“战斧”买单具备成熟的先例和操作框架。
触发此次“战斧”请求的直接事件是9月23日联合国大会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闭门会晤。据美媒报道,泽连斯基当面提出了获取“战斧”及允许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的要求。特朗普当时未置可否,仅回应“可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出于对冲突升级的担忧,美国曾直接拒绝过乌克兰的同类请求。
三、悬而未决的棋局与升级隐忧
目前,关于“战斧”导弹的一切仍停留在“考虑”阶段。特朗普总统尚未做出最终裁决,而欧洲国家是否愿意且有能力承担这笔潜在的高昂军购(具体金额尚未披露),同样存在变数。乌克兰官员计划前往华盛顿与美国防部进行后续磋商,谈判进程将直接影响结果。
然而,即使美欧最终达成一致,“战斧”入乌带来的战略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乌克兰将其视为扭转战场态势、增加谈判筹码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忧虑,能够深入打击俄罗斯核心地带的远程精确武器一旦部署,将极大刺激局势升级,引发俄罗斯更激烈的报复,甚至导致冲突完全失控。这种担忧,正是此前拜登政府拒绝提供的关键原因。
结语
“战斧”导弹能否现身乌克兰战场,核心在于两个条件:欧洲是否愿意打开钱包,以及特朗普是否最终点头放行。欧洲出资、美国供货的PURL模式虽已铺就道路,但“战斧”非同寻常的远程打击能力,使其决策过程充满地缘政治敏感性。这不仅是一笔军火交易,更是牵动俄乌战局走向乃至欧洲安全格局的战略抉择。其最终结果,将清晰揭示美国在平衡援乌力度与避免冲突失控之间的真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