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谁是最后赢家

曾风靡半年的“外卖大战”渐渐归于平静,但外卖商家面临的困扰仍未消散。

就在一个月前,沈阳的外卖商家李优在写字楼附近开了家主打牛肉饭的快餐店。他心里明白,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立足,花钱做促销、投流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一家外卖平台的业务经理找上了他,向他推荐“赏金联盟”活动。在活动的一级页面上,显示的赏金比例是6%,按照平台的说法,这意味着平台能帮商家“高效获取用户优质反馈”,同时只收取6%的抽成。

外卖大战过后,到底怎么点外卖便宜?美团外卖优惠券怎么领取?可以直接去美团搜【惊喜333】或者【惊喜666】就可以领取大额外卖优惠券!

可以叠加哦!美团外卖优惠券兑换码,美团10元无限制优惠券,美团外卖新人团购优惠券领取方法

可是,当李优点击“新店爆单必选”的二级页面报名时,却没注意到,这个活动的赏金比例竟然高达70%—100%。李优的店铺平均每天能出10单,半个月下来,他发现因为这个活动被扣了1000多元,这才惊觉抽成比例如此之高。

李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透明”。他觉得业务经理存在诱导行为,而且他很想弄清楚,自己烧钱换来的流量和订单,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类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有专家将其誉为行业“新国标”。该征求意见稿着重对平台和商户的价格促销行为进行了规范,旨在遏制“裹挟式”竞争、过度“价格战”等不良现象。

“这笔账算不明白”

李优直言,刚注册的外卖新店,对运营、推广、投流一窍不通,这也让他们成了平台外卖业务经理和第三方外卖运营商眼里的“肥肉”。

要是没参加任何活动,只要有几天销量不佳,就会有业务经理打来电话:“您店铺的权重降了,订单少得可怜,再不参加活动,店可能就做不下去了。”李优说,当时他心里发慌,只好开通对方推荐的活动想救救店。

参与了那个抽成70%—100%的赏金联盟活动后,李优每单的大部分收入都被抽走了。从他出示的截图来看,收入21.55元、24.64元的外卖订单,都被活动抽走了20元。

除此之外,他还投了用户取消单、食品安全理赔的保险,每单固定扣0.14元。他提到,没买保险前,偶尔会有2—3单没人接,损失得商家自己扛,买了之后,就没再出现过这种情况。

他心里清楚,商家参与这些活动就是“砸钱换流量”。更让他犯难的是,没法判断这些项目到底有没有效果。“单看营业额,商家根本说不清哪些是自然流量带来的生意,哪些是运营推广额外拉来的。”他举例说,赏金联盟活动给店铺带来不少好评,但他拿不准是不是真实订单。

“业务经理介绍项目时,不会把话说透,尤其是活动的副作用,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他感慨道。

还有外卖商家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甚至有外卖平台的业务经理,没经过商家同意,就擅自给商家账户开通了各种促销活动。

觉得业务经理有诱导行为后,李优打电话向平台投诉,客服说会调取通话记录。两天后,客服回复“业务太多,找不到通话录音”,还承诺会向上反映,帮他申请赔偿,让他耐心等消息。最后,对方却说“申请被拒了,实在没办法”。

哈哈,快来看看这外卖江湖的奇妙故事哦!

在开新店之前呢,李优大佬可是经营着一家加盟型鸭货店的。他那条街上可有6家又能堂食又能外卖的店呢,结果今年居然倒了3家,这“战况”够激烈的吧!说起之前那几个月的“外卖大战”,李优现在想起来还直冒冷汗呢。

他说呀,消费者花几块钱就能点外卖,这背后可大有玄机哦,是12 - 18元的大额膨胀券、优惠券在搞鬼呢,而这些券的成本,商家得扛一部分哦。

为了跟上这外卖的流量大潮,李优的鸭货店也加入了这场“战斗”。他无奈地说:“一般来说,一张18元的券,平台只出5元,我们店铺得掏13元。还好鸭货平均一单能卖个四五十元,我这小心脏还能承受得住。”不过呀,算下来钱也没多挣,就是苦了店员们,工作量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再看看武汉的汪希,他开着一家独立咖啡店,也有一肚子苦水呢。他跟《中国新闻周刊》吐槽说,每个月房租就得5000元,营业额大概3 - 4万元,可扣掉平台的各种费用,到手就一万多块,简直被平台“拿走了一半”,这心塞的感觉,就像被人扎了一刀啊!

汪希还有个商家朋友,更是遭遇了“负金额订单”的神奇事件。7月有个订单,一开始金额是32.7元,结果扣掉商家活动支出25.8元,再加上佣金和配送服务费10元,最后商家到手居然是 -3.1元,这不是赔到姥姥家了嘛,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怎么点外卖便宜?美团外卖优惠券怎么领取?可以直接去美团搜【惊喜333】或者【惊喜666】就可以领取大额外卖优惠券!

可以叠加哦!美团外卖优惠券兑换码,美团10元无限制优惠券,美团外卖新人团购优惠券领取方法

2025年外卖大战中,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平台展开激烈竞争,当前阶段阿里在市场份额、战略主动性及财务表现上展现出相对优势,但长期胜负仍取决于生态协同与效率优化等因素。

各平台现状与表现

●美团:作为原市场主导者(曾占约65%份额),受竞争冲击显著。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仅14.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9%,核心本地商业预计三季度出现大幅度亏损。市场份额下滑,用户心智、商家生态等护城河指标承压,骑手社保成本和补贴投入成为长期负担。

●京东:以差异化策略(如为骑手缴纳社保、免佣金吸引商家)入局,试图通过外卖完善即时零售生态。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22.4%),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49%,亏损扩大至约141亿元,主要用于守护电商基本盘。

●阿里:依托淘宝闪购、饿了么与阿里系生态深度绑定,通过交叉导流和补贴(如投入500亿)快速获取用户。二季度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增长12%,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手淘DAU暴涨20%,成功激活电商流量。市场份额抢占约30%,战略主动性突出。

胜负关键与长期趋势

短期来看,美团仍因规模效应和配送基础设施保持一定优势,但份额持续被阿里、京东蚕食;京东的激进策略推动行业向“价值战”转型,但高投入下盈利压力大;阿里通过外卖高频场景反哺电商的策略已显成效,生态协同能力成为其破局关键。长期胜负将取决于高频流量入口、供应链效率、用户习惯培养及生态协同深度的综合把控,目前阿里在这些维度表现更优。

下一篇:马斯克确认xAI正打造Grok版百科全书,以取代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