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汉语之美 看到海上明月别只会说“泰酷啦”

转自:中国青年报

当一个孩子和你初次见面,冒出的第一句话是:“我真服了你这个老六”,或许意味着当下的语言生态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六”何意?到底是一般性称谓,还是有隐含之义?很少接触网络游戏的人可能一头雾水。这些网络“烂梗”似乎构筑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无形屏障,在不同代际人群中撕开了一道幽深的口子,隔阂、不解、矛盾、冲突等人际交往问题就此产生。

这些网络“烂梗”,有些是有意为之。比如,当你再三询问“老六”含义时,对方扔出一句“老×批”,极粗俗又带攻击性,问题的性质明显就变了,冲突在所难免。不过,很多小孩自己也不知道“老六”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觉得好玩,看到别人这么说,他们也跟着说。可能还会热心地问你:“知不知道‘鸡你太美’?”继而又炫技式地跳上一段生硬滑稽的舞蹈,也可能突然冒出一句“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不能踩我的切尔西”。你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又会觉得这些“无厘头”话语和尴尬动作不太符合孩子的正常智识和审美。

孩子们中流行的网络“烂梗”从何而来?最直接的来源是孩子间的口耳相传。然而,校园传播又能溯源至家庭生活,或是孩子从家长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网络媒介处获知。所以,孩子们的语言生态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问题,更是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是社会的未来,那当下孩子的语言生态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教育问题。

语言同思维是一体共生的关系,语言生态问题不容小觑。作家汪曾祺提出过语言本体观,“语言就是内容,语言和内容是同时依存的,不可剥离的……我认为,语言和内容的关系不是橘子皮和橘子瓤的关系,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时存在的”。孩子正处于心智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毫无逻辑和美感的网络“烂梗”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而且,很多网络“烂梗”会让孩子沦为复读机和“电子木鱼”,沉迷在日复一日毫无创新性的信息茧房中,逐渐失去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便有的戏仿式网络语言旨在表达调侃,也会深陷虚无主义泥淖,从而导致人的自由本质异化,最终丧失鲜活积极的主体性。

因此,青少年乃至全社会语言生态问题的解决,必然要落实于社会教育整体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美育因其春风化雨般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往往会获得可爱且可信的效果。

如何对孩子进行语言美育?一方面是美的语言启智,告诉孩子们,很多网络“烂梗”是不好的,更是丑的,即确立一种日常语言的是非美丑观,丑是自由本质的异化,美才是自由的象征。不能把无礼、无知和无脑当作个性,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是美的语言化育,要向孩子们展示美的语言艺术,而汉字就提供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语言样本。

汉字构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法,产生汉字的绘画美、音乐美、意象美等特质。汉字之美又凝练为汉诗,从视觉美而言,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呈现出芙蓉花动态绽放的全画幅,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芳草闭闲门”由视觉直观渐入空无一物的幽境。从听觉美而言,四声平仄自不用说,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可感受弦曲的粗细之别。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融画美和乐美,给人余音袅袅的寂寥之感。此外,汉语之美并不排斥外来语言,而是信达雅地译介转化,于是有了泰戈尔《飞鸟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咖啡、翡冷翠等译词也透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中式典雅。

汉语之美可以培育孩子的美感。看到海上明月,我们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而不是“泰酷啦”“绝绝子”。感受到无法言语之美,我们会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不是“yyds”“无语子”。

当孩子们真正领略到汉字之美,或许也不愿看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上演。语言美育之于文心的意义,或许就是希冀高贵的灵魂于月光下自由起舞,让那颗玲珑剔透的审美之心发出光亮。

(作者系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男子远程操控驾校考试系统作弊
下一篇:朱自清《荷塘月色》被检出高AI率?有大学生为论文喊冤,专家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