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红细胞低温保存难题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魏裕双、研究员元冰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教授杨恺、东莞市人民医院主任技师罗北京,借鉴mRNA疫苗递送技术中的核心机制,成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可冻干的离子型脂质纳米颗粒(LNP)平台,为红细胞低温保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让珍贵的红细胞实现长期“休眠”并在需要时安全“苏醒”,一直是输血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重大难题。海藻糖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保护剂。开发一种能够高效、安全地将海藻糖递送至红细胞胞质内的策略,是技术发展的关键。

该技术核心在于LNP的智能pH响应特性。这项研究系统性阐明了pH响应性LNP与非内吞细胞的直接膜融合机制,通过这一过程,LNP所包裹的海藻糖得以高效释放到红细胞的胞质中。

该研究在红细胞低温保存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高回收率与简化的操作流程。该方法实现了高达85%的冻融后红细胞回收率,保护效果与传统甘油法相当。同时,操作流程显著简化,仅需短暂的室温孵育和单次离心步骤。二是可冻干制剂实现长期稳定。该研究成功将LNP/海藻糖制剂冻干成稳定的固体粉末,这一形态不仅解决了LNP水溶液长期储存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也为制剂的运输和分发提供了便利,显著增强了实用性。

这项研究为输血医学领域提供了一个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方案,也为其他类型细胞,如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的低温保存技术开发和更广泛的药物靶向递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hm.202502455

上一篇:卓翼科技:关于董事、副总经理辞职的公告
下一篇:亨廷顿舞蹈症治疗首次采用基因疗法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