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南早报
(视觉中国)
■叶超
下午天空骤然降下大雨,到了临近下班的时间,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要到单位给我送雨伞,让我在单位一楼的台阶处避雨,等她过来。
我接过她递来的伞,撑开后,与她一同朝着家的方向走。路上,一群低年级的小学生也许是归心似箭,冒着雨冲过了水坑,溅起阵阵水花;几个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在楼道和街边小店的屋檐下避雨。我不自觉地跟在她身后,不太习惯地频繁回头,留意着后面驶来的汽车和电动车,担心它们鸣笛、打闪光灯,溅起的水波会弄湿我们的鞋和裤子。走到红绿灯处时,我又下意识地走到她前面,仿佛已经想到要防止她闯红灯。
两把伞,两个人,我们从今天她在超市里精心挑选的特价商品开始聊起,那些打折的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然后话题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最近的新闻时事,讨论着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情,甚至聊到了我的工作生活现状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人生理想。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间已经快要走到街角的理发店。这时,妈妈忽然停下脚步,转过头问我:“要不要顺便进去理个发?”我摸了摸自己那稍显凌乱的头发,点头说道:“好呀!”理发师洗头、理发连贯流畅,仅仅花了十分钟左右。
我们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去驿站取快递,去信箱看看有没有寄来水电费的信封……进入小区到宿舍楼的这段路上,妈妈也陆陆续续和买菜或者下班回家的邻居们分别打招呼,有些邻居的面孔和名字我在这一刻又猛然勾起记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就像个久未归乡的游子。如果没有妈妈在身边引见,我和这些邻居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平日里即使擦肩而过也不会主动问候。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知何解。到家,开门,电饭锅的饭已经煮好,炖罐里的汤已经煲好,妈妈在出门前已经准备好了今天的晚饭。
和妈妈步行回家,大约花了半个小时。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那短短一句“你过来一下”之后的几十分钟,竟可以让我和妈妈有了如此丰富的互动。我不禁思索,如果没有这场雨,没有这把伞,如果在电话里我阻拦了她来找我,那么我们下次一同漫步在路上,会是何时呢?
发布于:北京